在家也能轻松做出口感绝佳的糯米饭,只需电饭锅!
38
2024-12-11
准备食材,鲜鲫鱼1条、豆芽30克、姜片适量、通草3克、精盐适量; 将鲫鱼去掉鳞、内脏和腮,可以在买鱼的时候叫卖家帮忙处理。
准备食材:鲜鲫鱼1条、豆芽30克、姜片适量、通草3克、精盐适量;首先将鲫鱼去掉鳞、内脏和腮,可以在买鱼的时候叫卖家帮忙处理,回家后用清水洗干净之后晾干去水,也可以用厨房纸来擦干;铁锅洗净,烧热加油,下鲫鱼,煎到两面都呈金黄色备用;汤煲洗干净。
通草鲫鱼汤 原料 鲫鱼2条、姜4片、通草3克、火麻油2勺。做法 将鲫鱼去鳞片和内脏,再用清水冲洗干净;锅中倒入植物油,油热后放鲫鱼煎,煎至两面金黄;放入通草,大火煮开,转小火炖30分钟;加食盐调味,撒上香菜即可食用。豆腐鲫鱼汤 原料 鲫鱼、生姜、料酒、豆腐、香菜、盐等。
通草鲫鱼汤炖半小时即可 但这汤比较适合妇女产后没奶,起通乳作用的。 作法:一斤的鲫鱼一条剖干净。。
通草和鲫鱼汤是一道适合夏季食用的清热养颜汤。
主料是一条鲜鲫鱼,配料是姜片,通草和精盐;将鲫鱼去掉鳞,内脏和腮,用清水洗净后晾干去水;铁锅洗净,烧热加油,下鲫鱼,煎至两面呈金黄色;汤煲洗净,加入姜片,通草和煎好的鲫鱼,加水500毫升;大火烧开八分钟后转小火慢炖四十分钟,直至汤色发白时加入适量精盐。
通草鲫鱼汤的做法 原料:鲫鱼,通草,生姜等。步骤1:鲫鱼洗净去鳞,去除内脏,然后清水洗净内腹;步骤2:平底锅倒油,油热后放入鲫鱼煎,煎好一面后翻面再继续煎;步骤3:把鱼放入炖锅,放入生姜,倒入开水并开火;步骤4:放入通草,再继续炖3小时左右,即可出锅啦。
准备食材,鲜鲫鱼1条、豆芽30克、姜片适量、通草3克、精盐适量; 将鲫鱼去掉鳞、内脏和腮,可以在买鱼的时候叫卖家帮忙处理。
步骤:1. 将鲫鱼去鳞去内脏,洗净后切块备用。2. 将通草用清水泡软后洗净备用。3. 生姜去皮后切成片。4. 取一个锅,加入适量的食用油,用中小火将姜片煸炒出香味。5. 加入适量的水,煮开后将鲫鱼放入锅中煮5分钟,直至鱼身变白。6. 将泡软的通草放入锅中煮沸,再继续煮3-5分钟。
此汤适用于治疗产后乳汁不足和水肿等症状。5. 所需食材包括:鲫鱼2条、姜4片、水1升、通草3克、炒菜用火麻油2勺。6. 鲫鱼需去鳞、开膛去内脏、清除腮和腹中黑膜,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7. 在平底锅中倒入植物油,油热后放入鲫鱼煎至一面金黄,再翻面继续煎另一面。
通草鲫鱼汤为通草和鲫鱼做的一种菜,有通乳汁的作用。通草与消肿利水、通乳的鲫鱼、豆芽共煮制汤菜,具有温中下气、利水通乳的作用。
把鲫鱼洗净,切成两段或者几块,用开水焯水捞出备用。2. 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放入姜块,大火煮沸后加入鲫鱼,撇去浮沫。3. 加入适量的料酒,继续煮5分钟。4. 将通草放入漏网中用冷水冲洗2-3次,然后加入锅中。5. 转小火煮20分钟,直到鱼熟透,通草煮烂。
通草豆腐鲫鱼汤做法 用料 鲫鱼 两条 通草 3克 豆腐 250克 姜 4片 香葱 一根 1新鲜鲫鱼去除鳞片、内脏、腮和腹中黑膜。
步骤一:精心准备所需材料:两条鲜活鲫鱼,四片生姜,一锅清水,以及3克精心挑选的通草,两勺香油,为这道菜增添一丝独特的风味。步骤二:鱼的处理首先,把鲫鱼洗净,去除鳞片,小心地剖开鱼腹,去掉内脏、鳃和腹部的黑膜,确保鱼肉的纯净和口感。
步骤:1. 准备材料:将鲫鱼去鳞、去内脏,洗净备用;通草洗净备用。2. 烧开适量的水,放入鲫鱼煮沸,捞起泡冷水中一会,捞出控干备用。3. 在炒锅中加入适量的油,加入姜片煸炒出香味。4. 加入煮熟的鲫鱼,翻炒均匀。5. 加入适量的水,放入通草和枸杞。6. 炖煮20-30分钟,直到汤汁浓稠。
通草属于药食同源的一种中药材,一般月子中心很愿意做这道通草鲫鱼汤,原因很简单是因为通草可以很好的帮助产妇下奶。
通草鲫鱼汤炖半小时即可
但这汤比较适合妇女产后没奶,起通乳作用的。
作法:一斤的鲫鱼一条剖干净。。
姜片三片
通草[干品]一两,去核红枣两枚
热锅,下花生油 将鲫鱼煎至两面金黄, 放入姜片,通草和枣 及适量的水, 炖 半小时后加入盐调味即可!
通草鲫鱼汤做法
一、材料
食材:
鲫鱼2条、姜4片、水1壶、通草3克、炒菜火麻油2勺
二、做法:
1、鲫鱼打去鳞片,开膛括肚,去处内脏、腮和腹中黑膜,然后清水中清洗干净。
2、平底锅中放入植物油,油热后放入鲫鱼煎,煎好一面后翻面再煎。
3、放入通草炖煮3小时即可享用。
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秋季割取茎,截成段,趁鲜取出髓部,理直,晒干。
生理特性
品呈圆柱形,长20至1000px,直径1至62.5px。表面白色或淡黄色,有浅纵沟纹。体轻,质松软,稍有弹性,易折断,断面平坦,显银白色光泽,中部有直径0.3至12.5px的空心或半透明的薄膜,纵剖面呈梯状排列,实心者少见。气微,味淡。
特征形态
通草,落叶木质藤本。茎纤细,圆柱形,缠绕,茎皮灰褐色,有圆形、小而凸起的皮孔;芽鳞片覆瓦状排列,淡红褐色。掌状复叶互生或在短枝上的簇生,通常有小叶5片,偶有3至4片或6至7片;叶柄纤细,长4.5至10厘米;小叶纸质,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2至5厘米,宽1.5至2.5厘米,先端圆或凹入,具小凸尖,基部圆或阔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青白色;中脉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侧脉每边5至7条,与网脉均在两面凸起;小叶柄纤细,长8至10毫米,中间1枚长可达18毫米。
伞房花序式的总状花序腋生,长6至12厘米,疏花,基部有雌花1至2朵,以上4至10朵为雄花;总花梗长2至5厘米;着生于缩短的侧枝上,基部为芽鳞片所包托;花略芳香。雄花:花梗纤细,长7至10毫米;萼片通常3有时4片或5片,淡紫色,偶有淡绿色或白色,兜状阔卵形,顶端圆形,长6至8毫米,宽4至6毫米;雄蕊6至7,离生,初时直立,后内弯,花丝极短,花药长圆形,钝头;退化心皮3至6枚,小。雌花:花梗细长,长2至5厘米;萼片暗紫色,偶有绿色或白色,阔椭圆形至近圆形,长1至2厘米,宽8至15毫米;心皮3至9枚,离生,圆柱形,柱头盾状,顶生;退化雄蕊6至9枚。
果孪生或单生,长圆形或椭圆形,长5至8厘米,直径3至4厘米,成熟时紫色,腹缝开裂;种子多数,卵状长圆形,略扁平,不规则的多行排列,着生于白色、多汁的果肉中,种皮褐色或黑色,有光泽。花期4至5月,果期6至8月。
生长环境
喜光,喜温暖。在湿润、肥沃的土壤上生长良好。根的横向生长力强,并能形成大量根蘖。
不甚耐寒,越冬温度在5℃以上。适于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
产地
主产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