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祛寒暖宫,缓解月经不适
51
2024-10-17
艾灸后再艾灸涌泉或足三里,可引火下行,防止艾灸上火。或者泡脚之后再艾灸,切记泡脚和艾灸不能同时进行。
控制艾灸温度 降低艾灸的温度,使用仪器就调低温度,使用悬灸就拉远距离,还可以减少艾灸的时间。控制艾灸的量。上半身的穴位少灸一些,八髎穴、足三里穴、涌泉穴,从上到下艾灸,打通中间的障碍,引火下行,多艾灸腿部。艾灸完后要适量喝点热水。艾灸完后1个小时可以喝热水。
涌泉贴将是可以起到引火下行的作用的。在涌泉上贴姜属于天灸治疗的一种。所谓天灸治疗,指的是在一些特定的穴位上贴上一些特定的药物,比如姜、蒜、附子饼,或者是白芥子之类的,之后就可以起到艾灸和药物治疗的双重作用。在涌泉相贴姜可以起到引火下行,引火归元的作用。
听说敲胆经能减肥减腿敲胆经对身体有危害没?
5主要症状:头晕眼花耳鸣发病时间:化验检查结果双上颌窦炎:.怎样治疗
您好,大夫。这是“上热下寒脾阳虚”的继续。那个帖子被限追问次数,不能继续问您。
引火下行是中医针灸的一种治疗方法,意思是说人体的上半部分,比如头面部出现了火热类的症状,通过艾灸等等方法使火邪向下走,以改善症状。如果要达到引火下行的目的,艾灸的穴位一定是人体比较低的部位的穴位,通常位于人体的膝关节以下。
我舌头和舌根都有溃烂,很痛苦。用什么药最好?
刺激“降火穴” 除了艾灸的刺激方式,按摩、刮痧、拔罐也是可以的。补中益气,引火下行 上身部位的穴位少灸,然后八髎、足三里、涌泉从上到下的艾灸,打通中间的障碍以引火下行。艾灸半小时后可用艾叶或盐水泡脚。灸前喝温水 最好是取麦冬、熟地适量各约15g煮水,灸之前喝100毫升。
不小心被家猫抓伤,轻微出血。立即用肥皂清洗酒精消毒,会不会有事?
但请注意,艾灸时一定要注意时间不要太久,太长时间的艾灸穴位容易引起气血虚。平时也可以在艾灸后半小时左右多喝一些温热水,这样的话可以促进身体代谢,效果更好。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咨询专业的中医师。
控制时间和频次:即减少艾灸的时间和频次。降低艾灸时的温度,悬灸的话可以离皮肤更远点;减少艾灸的时间,比如原来每穴灸15分钟,那么现在就灸10分钟。另外可以适当的停灸,比如灸3天停1天等等。
单纯因为艾灸导致人体上火,上火症状比较明显的时候,一般艾灸者需要停灸几日或者是利用引火下泄的艾灸方式都可以达到“降火”目的。像足三里穴、涌泉穴、三阴交穴、阴陵泉穴这几个穴位经常会被作为引火下泄的常灸穴位,或者有的人索性在灸前泡脚也能达到这个目的。
当艾灸导致上火症状明显时,可以停灸或采用引火下泄的艾灸方式来降火,如足三里穴、涌泉穴、三阴交穴、阴陵泉穴等。7. 然而,这些方法只是治标不治本,因为上火症状通常是由身体不健康导致的。8. 艾灸容易上火的人可分为三类:上热下寒、中气虚弱、气血不足。
上半身部位的穴位少灸,然后八髎、足三里、涌泉从上到下艾灸,打通中间的障碍并引火下行,尤其是多灸腿部。04 灸后适量喝点热水 灸后1小时可以喝杯热水,还可以取麦冬、熟地适量各约15g煮水,灸前喝100毫升。不过, 原则上不渴不喝。05 注意饮食 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少吃辛辣煎炸等热性食品。
涌泉穴。,在脚底。把脚窝起来人字纹的那个头上! 那么涌泉穴。有滋阴降火,引火归元。温肾助阳的效果。 其他还能治疗高血压,头顶痛。脚部寒凉。等等一些问题。
脚底有一个反射区叫做失眠点,就在足跟上面,你可以每晚叩击或者按摩足跟这片区域可以有效改善睡眠。
做到以下几点,可以避免上火。控制艾灸温度 降低艾灸的温度,使用仪器就调低温度,使用悬灸就拉远距离,还可以减少艾灸的时间。控制艾灸的量。上半身的穴位少灸一些,八髎穴、足三里穴、涌泉穴,从上到下艾灸,打通中间的障碍,引火下行,多艾灸腿部。艾灸完后要适量喝点热水。
艾灸后会有一些正常的排毒反应,大家需要知道并注意。下面我给大家介绍艾灸排毒反应,希望对你有用! 艾灸排毒注意事项 若有上火的感觉,可以灸下涌泉或泡脚,可以引火下行。 艾灸时,注意适当休息,调整生活作息,以清单饮食为宜。
我每天都犯困,从早上开始,尤其是第一节课的时候,都有点睁不开眼。中午即使睡觉下午也接着困,睁不开眼。晚上好一点,但依然有点困。
我和我老公的睡眠质量一直都不好因为我们都是上夜班的生物钟都被打乱了睡觉时间很不稳定最近还老是做噩梦这该怎么办翱睡眠质量差怎么办翱
(9)灸涌泉穴引火法:吴茱萸30克,研为细末,加面粉15克,用米醋调成煳,贴敷于涌泉穴处,用纱布裹住,一日一换,可治手足厥逆之证。若患者阴虚火旺,咽喉肿痛,可用中药附子一个研为细末,用米醋调成膏,贴于涌泉穴上,可引火下行。
本人经常口腔溃疡,往往是一个愈合了另一个又长出来了,有时还不止一个。愈合时间一般需要2周左右,坚持服用维生素B2三周后愈合期有所缩短--1周半左右。
如果上火在中焦,有的人艾灸后,表现为腹胀。其实也可以在肝俞、胆俞、脾俞、胃俞部位点刺放血,还有足三里;如果上火出现在下焦,可以在八髎穴点刺放血或刮痧。方法:用一次性点刺针,在大椎穴点刺3-4下,然后拔罐,视其出血量,如果出血很多,一两次即可解决上火问题。
可配合足三里、膻中。潮热、烘热 现代研究显示,约75-85妇女经历“绝经过渡期”(即更年期)症状,其中以“烘热”为最主要症状,影响更年期妇女的生活质量。涌泉穴有引火下行之功,可用于缓解妇女更年期潮热、烘热等症状。如易怒者,在临床上常配合太冲、期门治疗;焦虑失眠者,常配合三阴交、足窍阴穴。
①控制灸量:降低艾灸温度,艾灸盒灸的话可以用毛巾盖着,悬灸可以离皮肤更远点;减少艾灸的时间,比如原来每穴是灸20分钟,那么现在就灸15分钟。②刺激“降火穴”:并且,除了艾灸的刺激方式,按摩、刮痧、拔罐也是可以的。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江国庆。
很多人艾灸后很容易上火,对于一些刚接触艾灸不久的人来说,由于缺乏系统的艾灸理论指导,所以可能觉得艾灸把自己灸坏了,放弃不说,很有可能从此对艾灸再无可信而言。
当然,对我们经常艾灸的人来说,灸后上火,其实这是一个正常的灸后反应。
谁艾灸没上过火?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就像学游泳呛水一样,如果你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也可以让你快速安全的度过艾灸的调整反应期。
如果出现上火,我们该如何应对,甚至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灸后上火?
灸后可能出现的上火现象
一般灸后上火的现象包括口腔溃疡、牙龈肿痛、舌尖痛、睡眠质量差、甚至头痛耳鸣等。
这些都是常见的一些上火反应,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平常艾灸期间是不是也遇到过类似的状况。
首先,我说如何预防
对于上火现象,说不严重,确实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说严重,其实熬两三天就过去了。但如果在艾灸时可以预防上火,防患于未然岂不更好。
第一:用真正2年陈以上的艾条。
古人为什么强调用3年陈艾叶制成的艾绒施灸,就是因为新艾艾火燥烈,伤人气血津液,很容易上火,所以 新艾一般入药不入灸。
我是建议用真正2年陈以上的,但是,3年的更好。
只是就目前的艾制品行业来说,能买到真正2年陈的已经是靠缘分了,真正满3年的几乎很难找到。
就目前市场而言,绝大部分艾条都是1年陈的,甚至是当年的。尽管很多商家包装以及宣传上写的是什么3年/5年/7年,甚至10年,其实只是一个噱头而已,大家当作数字看一看就可以了, 真正的年份一般也就是1年左右的。
所以,如今的艾制品市场,能用到真正2年陈的已经足够了,3年陈的只能靠自己收集艾叶存放了,很难在市场上可以买到。
在这里,推荐大家可以试试九选艾的艾制品,真正只用艾叶提绒,而不是像绝大部分厂家用的整棵艾草带艾杆子一起打绒。我们也并非所谓的黄金艾绒,绝无过度打绒状况,稍微贵一点,但确实真材实料。
第二:灸量要小,循序渐进
刚开始施灸,前10次左右艾灸,穴位和时间都应该少,一个穴位5-10分钟,建议一天不超过60分钟。
因为我们刚接触艾灸,需要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一股艾热的正气进入身体后,必然会驱逐体内的寒湿病邪,所以出现一些排病反应是正常的。但如果一下子灸量很大,这种正邪斗争会比较激烈,排病反应也会比较剧烈,所以建议大家循序渐进施灸。
第三:尽量用1.8或者2.0的细艾条,暂时先不要用粗艾条
现代人身体多寒湿,所以很多人用细艾条灸起来感觉不到热度,这也造成了很多人习惯用很粗的艾条,因为这样确实很舒服。
对于寒湿较重的人,刚开始用粗一点的艾条完全是可以的,不过建议大家在用一段时间以后,一定要换成常规的细艾条。
粗艾条属于壮火、大火,长期用的话,很容易耗伤津液气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伤阴”。
对于容易灸后上火的人,建议日常用细艾条施灸,可以有效缓解灸后的上火现象。
第四:灸前灸后多喝温水
在很多艾灸注意事项中,都会提到灸前灸后喝一杯温水,这个确实可以预防灸后上火。
尤其是有些灸后容易口干的人,一定要多喝温水。
在这里请注意,一定是温水,不是茶水,因为茶可以化解艾灸的火气,艾灸的功效就不能得以充分发挥。
第五:四肢穴位可以多灸,躯干少灸
针对一些刚开始艾灸或者艾灸很容易上火的灸友,因为技术上不是很专业,大多是“熏烤”穴位,艾火容易郁积上焦,出现上火现象。所以,躯干上的穴位刚开始可以灸量小一些,四肢上的穴位可以多灸,尤其是腿部的涌泉,建议每次艾灸完,一定要灸20分钟,引火下行。
其次,艾灸如果上火了,怎么办?
第一:停灸几天,多喝热水,及可自行恢复;
第二:可以每天灸三阴交、太溪、照海、太冲、涌泉等穴位,也有滋阴降火的作用,躯干和背部的穴位可以不灸。
第三:如果严重,可以吃一些降火的药,或者泡一些可以降火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