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火片和牛黄解毒片哪个好(牛黄解毒片可以经常吃么)
50
2025-03-28
同仁堂 牛黄上清丸¥9.00 牛黄上清丸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白芷,而白芷的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窃止痛;消肿排脓。主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渊;湿胜久泻;妇女白带;痈疽疮疡;毒蛇咬伤。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那么,?
同仁堂 牛黄上清丸¥9.00 目前有许多病需要终生服药,这也许没什么奇怪的,就像进餐一样,一日三餐,顿顿不能少。但终生服药,绝对不是终生只服一种药。长期用药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想如何减少药物的副作用。那么,? 牛黄上清丸为红褐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气芳香,味苦。
同仁堂 牛黄上清丸¥9.00 引发“上火”的具体原因很多,情绪波动、中暑、伤风、嗜烟酒,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以及中毒、缺少睡眠等都会“上火”。用中药是以清热类药物有针对性地清火或泻火,可调理全身以治本。那么,?
人工牛黄根据不同的地区,价格上下浮动很多,一般在1000-1500元一斤。人工牛黄具有清热解毒、开窍豁痰、熄风定惊的功效。是许多中成药的不可缺少的一味中药。
同仁堂 牛黄上清丸¥9.00 大便不畅又叫便秘。大便不畅是指由于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以致大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或不尽。一般两天以上无排便,可提示便秘存在。如果每天均排大便,但排便困难且排便后仍有残便感,或伴有腹胀,也应纳入大便不畅的范围。那么,?
我最近有些上火,经常是生冷,刺激性食物,牙龈有些发炎,家里人说吃牛黄上清丸就好了,牛黄上清丸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同仁堂 牛黄上清丸¥9.00 对于药品来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说法一点都不过分。虽然黄连上清丸和牛黄上清丸都是清热泻火类中成药,都有散风止痛的作用,但是它们区别可大了。? 首先,处方来源不同。黄连上清丸处方来源于明代医家龚廷贤《万病回春》中的“洗肝明目散”,经加减化裁而立方。
想了解一下牛黄上清丸的功效,请问牛黄上清丸的功效?
药品知识: 医疗保健 - 药品牛黄上清丸:【组成】牛黄,薄荷,菊花,荆芥穗,白芷,川芎,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连翘,赤芍,当归,地黄,桔梗,甘草,石膏。
同仁堂 牛黄上清丸¥9.00 通俗的讲,心火是指指内心激动、愤怒等反应激烈的情绪。中医学指人体的内热。常表现为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口舌生疮等症。中医有心在地为火之说故称。那么,?
你好医生,今天有个朋友给我寄来了两瓶牛黄上清丸,我没有去看说明书的介绍,我想还是直接问问医生吧,请问医生,牛黄上清丸有什么功效?请医生讲讲。
同仁堂 牛黄上清丸¥9.00 牛黄上清丸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人工牛黄,而人工牛黄由牛胆粉、胆酸、猪去氧胆酸、牛磺酸、胆红素、胆固醇、微量元素等加工制成。而且人工牛黄的功能主治是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
回同仁堂 牛黄上清丸¥9.00 牛黄上清丸为红褐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苦。以人工牛黄、薄荷、菊花、荆芥穗、白芷、川芎、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连翘、赤芍等重要药材研制而成。那么,?
黄连上清丸和牛黄上清丸主要区别就是功效与作用不同。
同仁堂 牛黄上清丸¥9.00 上火是中医术语,意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所谓的“火”是形容身体内某些热性的症状。而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一般认为“火”可以分为“实火”和“虚火”两大类,而常见的上火症状则有“心火”和“肝火”。那么,?
孩子上火有一段时间了总是不见好女孩五岁能吃牛黄上清丸吗
从208元到300多都有主要是包装和量不一样 大多数都是丹丸小包 一盒有几个的那种 同仁堂安宫牛黄丸 【成 份】牛黄、水牛角浓缩粉、麝香、珍珠、朱砂、雄黄、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冰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
同仁堂 牛黄上清丸¥9.00 对于药品来说差之毫厘谬千里说法点都过分虽黄连上清丸和牛黄上清丸都清热泻火类成药都有散风止痛作用们区别大了?
2009年以前的还可能有正品的同仁堂安宫牛黄丸,后来的都是替代用药,如用水牛角代替犀角、人工牛黄代替天然牛黄、山羊角代替羚羊角,合成冰片代替梅片,功效差的不是一星半点。黑市上真品的安宫牛黄丸可能到800一丸。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国家基本药物 4 概述 5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兰州、天津方)之牛黄上清丸 5.1 组成 5.2 制备方法 5.3 功效主治 5.4 牛黄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5.5 用药禁忌 6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之牛黄上清丸 6.1 组成 6.2 功效主治 6.3 牛黄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6.4 制备方法 7 牛黄上清丸的药典标准 7.1 品名 7.2 处方 7.3 制法 7.4 性状 7.5 鉴别 7.6 检查 7.7 含量测定 7.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7.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7.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7.7.4 测定法 7.8 功能与主治 7.9 用法与用量 7.10 注意 7.11 规格 7.12 贮藏 7.13 版本 8 牛黄上清丸说明书 8.1 药品名称 8.2 成份 8.3 性状 8.4 功能主治 8.5 规格 8.6 牛黄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8.7 牛黄上清丸的不良反应 8.8 禁忌 8.9 牛黄上清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8.10 贮藏 8.11 包装 8.12 有效期 8.13 出处 9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牛黄上清丸 * 牛黄上清丸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niú huáng shàng qīng wán
2 英文参考 Niuhuang Shangqing Wan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niuhuang shangqing pill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niuhuang shangqing wa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国家基本药物 与牛黄上清丸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 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155 13 牛黄上清丸 蜜丸 6g(人工牛黄) 丸 0.63 中成药部分 * 156 13 牛黄上清丸 水蜜丸 3.5g(人工牛黄) 袋 0.66 中成药部分 157 13 牛黄上清丸 水蜜丸 4g(人工牛黄) 袋 0.76 中成药部分 158 13 牛黄上清丸 水蜜丸 5g(人工牛黄) 袋 0.95 中成药部分 159 13 牛黄上清丸 水蜜丸 6g(人工牛黄) 袋 1.1 中成药部分 160 13 牛黄上清丸 水蜜丸 54g(人工牛黄) 瓶 10.2 中成药部分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 牛黄上清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
牛黄上清丸中成药的主要成分为牛黄、薄荷、菊花、荆芥穗、白芷、川芎、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连翘、赤芍、当归、地黄、桔梗、甘草、石膏、冰片[1]。具有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的功效。用于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牛黄上清丸的药典标准。
5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兰州、天津方)之牛黄上清丸 5.1 组成 黄连、桔梗、白芷、川芎、赤芍药、荆芥穗各24g,生石膏、大黄各120g,黄芩、当归、生栀子、连翘(去心)各75g,薄荷叶45g,莲子心、菊花各60g,黄柏、甘草各15g[2]。
黄连8钱,生石膏4两,黄芩2两5钱,薄荷叶1两5钱,莲子心2两,白芷8钱,桔梗8钱,菊花2两,川芎8钱,赤芍8钱,当归2两5钱,黄柏5钱,芥穗8钱,生栀子2两5钱,大黄4两,甘草5钱,连翘(去心)2两5钱。
5.2 制备方法 上药为细末,每细粉900g兑朱砂面、雄黄面各18g,牛黄3g,冰片15g。研细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6g[2]。
上为细末,每细末1斤13两3钱,兑朱砂面6钱,雄黄面6钱。牛黄1钱,冰片5钱。共研细和匀,炼蜜为丸,2钱重,蜡皮及蜡纸筒封固。
5.3 功效主治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兰州、天津方)之牛黄上清丸功能清火散风,通便解热[2]。治头脑昏晕,暴发火眼,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齿疼痛,头面生疮,大便燥结,身热口渴[2]。
5.4 牛黄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一丸,白开水送下,日二次[2]。
每服1丸。白开水送下,早、晚各服1次。
5.5 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
6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之牛黄上清丸 6.1 组成 黄连8两,大黄256两,连翘64两,黄芩64两,芥穗64两,栀子(炒)64两,桔梗64两,蔓荆子(炒)64两,白芷64两,薄荷32两,防风32两,生石膏22两,黄柏32两,生草32两,川芎32两,旋覆花16两,菊花128两。
6.2 功效主治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牛黄上清丸具有泻热消肿,疏风止痛之功效。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口燥舌干,齿龈肿痛,大便燥结。
6.3 牛黄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至2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
6.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每16两细末兑牛黄5分,冰片3钱,研细,混合均匀后,炼蜜为丸,重2钱,蜡皮封固。
7 牛黄上清丸的药典标准 7.1 品名 牛黄上清丸
Niuhuang Shangqing Wan
7.2 处方 人工牛黄2g、薄荷30g、菊花40g、荆芥穗16g、白芷16g、川芎16g、栀子50g、黄连16g、黄柏10g、黄芩50g、大黄80g、连翘50g、赤芍16g、当归50g、地黄64g、桔梗16g、甘草10g、石膏80g、冰片10g
7.3 制法 以上十九味,除人工牛黄、冰片外,其余薄荷等十七味粉碎成细粉;将冰片研细,与人工牛黄及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3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3];或用4%炼蜜和水泛丸,制成水丸,即得。
7.4 性状 本品为红褐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或棕黄色至深棕色的水丸;气芳香,味苦。
7.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纤维束鲜黄色,壁稍厚,纹孔明显(黄连)。韧皮纤维淡黄色,梭形,壁厚,孔沟细(黄芩)。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甘草)。内果皮纤维上下层纵横交错,纤维短梭形(连翘)。石细胞鲜黄色,分枝状,壁厚,层纹明显(黄柏)。种皮石细胞黄色或淡棕色,多破碎,完整者长多角形、长方形或形状不规则,壁厚,有大的圆形纹孔,胞腔棕红色(栀子)。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棕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地黄)。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μm(大黄)。花粉粒类圆形,直径24~34μm,外壁有刺,长3~5μm,具3个萌发孔(菊花)。腺鳞头部8细胞,扁球形,直径约90μm,柄短,单细胞(薄荷)。不规则片状结晶无色,有平直纹理(石膏)。
(2)取本品小蜜丸或大蜜丸3g[3],剪碎,或取水丸2g,研碎,加甲醇5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取滤液5ml(剩余的滤液备用),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加盐酸1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30分钟,立即冷却,用乙醚20ml分2次振摇提取,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加甲醇2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色荧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日光下检视,斑点变为红色。
(3)取[鉴别](2)项下的备用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连对照药材0.1g,加甲醇1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堿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3~5μl及上述对照药材溶液和对照品溶液1~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异丙醇—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12:3:6:3:1)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预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
(4)取小蜜丸或大蜜丸12g[3],剪碎,或取本品水丸1g,研碎,加乙醚3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乙醚,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对照药材0.1g,加乙醚2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7.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7.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7.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磷酸(40:60: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
7.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黄芩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60μg的溶液,即得。
7.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重量差异项下的本品,小蜜丸或大蜜丸剪碎[3],混匀,取约1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稀乙醇50ml;或取水丸适量,研细,取约1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稀乙醇10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分钟,加热回流3小时,放冷,称定重量,用稀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静置,取上清液,即得。
7.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黄芩以黄芩苷(C21H18O11)计,小蜜丸每1g不得少于2.5mg;[3]大蜜丸每丸不得少于15mg;水丸每1g不得少于3.5mg。
7.8 功能与主治 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7.9 用法与用量 口服。水丸一次3g;小蜜丸一次6g(30丸),[3]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7.10 注意 孕妇慎用。
7.11 规格 (1)水丸 每16粒重3g (2)小蜜丸 每100丸重20g (3)大蜜丸每丸重6g[3]
7.12 贮藏 密封。
7.13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8 牛黄上清丸说明书 8.1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牛黄上清丸
汉语拼音:
8.2 成份 8.3 性状 8.4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8.5 规格 每袋装3.5克
8.6 牛黄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袋,一日2次。
8.7 不良反应 8.8 禁忌 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食物。
2.孕妇慎用。
3.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成药。
4.有心律失常、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弱者,大便溏软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3天后症状未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8.9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8.10 贮藏 8.11 包装 8.12 有效期 8.13 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