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类人不宜吃二甲双胍(叶酸缺乏为什么不能吃二甲双胍)

雾岛听风 38 2025-02-11

盐酸二甲双胍片吃了对肾有损害吗 肾不好的人能吃吗?

此时,我们不建议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或者有肾病的患者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 另外,康爱多提醒患有肾病的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Ⅰ型糖尿病不应单独应用(可与胰岛素合用)。 2 用药期间经常检查空腹血糖、尿糖及尿酮体,定期测血肌酐、血乳酸浓度。 3 与胰岛素合用治疗时,防止出现低血糖 4 反应。

二甲双胍虽好,不是人人适宜 大量饮酒的患者,服用二甲双胍饮酒,容易引起低血糖。 双胍可引起乳酸酸中毒,但非常罕见,所以肾功能不全和任何形式的酸中毒、充血性心衰、严重缺氧患者禁用(男性血肌酐>1.5mg/dl或女性>1.4mg/dl禁用)。 2.警惕胃肠道反应 很多人服用二甲双胍出现胃肠道反应。

老年人不适合用二甲双胍,因为老年人的年龄偏大,身体的各个机能会有一些衰退,肝肾功能也有一定的障碍,药物的排泄就会比较慢,所以老年人要慎用。

如果正常人没有健康问题,不建议吃二甲双胍。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单用可以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也可以和其他降糖药联合应用。其降糖机理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介导的糖原利用,也可以增加非胰岛素介导的靶器官的糖原利用,抑制肝糖原的异生,抑制肠道壁细胞对糖的吸收。

这种人不能吃二甲双胍。二甲双胍属于双胍类的降糖药,可以减少肝糖原的合成,以及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控制患者的血糖,适用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的同时,可辅助减低体重。

叶酸缺乏为什么不能吃二甲双胍

我听说缺乏叶酸不可以吃二甲双胍,请问叶酸缺乏为什么不能吃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可以控制血糖,还可以减肥。二甲双胍常见的不良反应就包括一些胃肠道的反应、腹泻、呕吐或者是口中的异味,或者是肝肾功能的损害。如果每天二甲双胍的量大于等于1.5克的话,就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如说腹泻,也有部分人出现呕吐这些胃肠道的反应。

因此,没有指征的正常人不能够随便使用二甲双胍这种药物,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之下进行使用。

在刚开始服用二甲双胍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属于正常现象,根据时间不断流逝,身体已经适应了这类药物,这个时候可以增加药物的剂量,预防因为血糖过高对身体导致的不利。

医生,我想知道叶酸缺乏为什么不能吃二甲双胍呢?吃了又会有什么后果呢?

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但是血糖控制不好,或者血糖波动较大,可以使用二甲双胍,既起到降糖作用,又可以稳定血糖,使血糖不至于波动太大。血糖升高,但又不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使用二甲双胍可以延缓发展为糖尿病的过程。哪些人不能吃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有年龄限制?

二甲双胍可以用于10岁以上的儿童,二甲双胍 用于老年人是没有年龄限值的,但是在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及时的进行及时的进行肾功能的检查以及检测。

当发现自己有了副作用之后,一定要去医院检查一下自己的肝肾功能。二甲双胍的作用就是去治疗糖尿病的,而老年人是经常会吃到的。二甲双胍经常吃就会对自己的肝肾起到很大的影响,如果在使用期间自己一旦出现了不舒服的情况,就应该停止用药。

二甲双胍此方面的作用也是因人而异。但是,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则不宜服用二甲双胍,因为二甲双胍抑制食欲,减轻体重,会越吃越瘦。 研究显示,不胖的患者(BMI20.5-23.5kg/m2),吃二甲双胍4个月,有的人体重增加,有的人体重下降。并不都是减轻的。

二甲双胍它的药理是减少肝糖输出,增加糖元合成,但降体重效果并非那么明显,故将其视为减肥药并不合适。虽然二甲双胍不良反应发生率非常低,但双胍类药物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乳酸酸中毒。

二甲双胍的4个用药细节,如血糖仍不达标3个案例教您调整治疗方案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人的首选药物,而且是第一个被证明能预防糖尿病或延缓糖尿病发生的药物。

但是,二甲双胍也有比较明确的不良反应,为确保降糖疗效,尽量降低不良反应,糖友们切记注意以下四个用药细节。

二甲双胍最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

开始用药时,约10%~25%的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金属味等;随着时间延长,胃肠道反应可减轻、消失或耐受。

二甲双胍胃肠道不良反应:普通片或胶囊>肠溶片或肠溶胶囊>缓释片或缓释胶囊。

但是,对于餐后血糖明显升高的患者,更宜选用普通片或肠溶片。因为,二甲双胍普通片和肠溶片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约2~3小时;二甲双胍缓释片的达峰时间约7小时。

静坐者的胰岛素抵抗大于运动者,适当的运动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糖尿病患者每日坚持不短于1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即使短暂的体力活动(走动或家务),也可以有效地快速降低餐后高血糖。

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不会引起低血糖,运动前后也无需调整剂量; 但是,当与胰岛素、胰岛素促泌剂(格列美脲、格列吡嗪、那格列奈等)联用时,需防范低血糖风险。

二甲双胍可抑制维生素B12的吸收,但可通过补充钙剂逆转。

二甲双胍药品说明书和国外诊疗指南建议: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患者至少每年见检查一次血象,尤其是贫血、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2016年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建议:长期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应适当补充维生素B12;不建议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常规监测维生素B12的水平。

温馨提示: 甲钴胺可用于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也可用于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但应避免滥用。

二甲双胍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不经过肝脏代谢,因此极少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二甲双胍主要以原型通过肾脏排泄,当与地高辛、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氨苯蝶啶、甲氧苄嘧啶等经肾小管分泌的阳离子药物合用时,应注意监测血糖。

了解了二甲双胍以上4点用药细节,绝大部分糖友都能很好控制血糖了。

但血糖依旧居高不下的糖友,下面用3个案例结合指南的形式来讲解 :如何调整二甲双胍的治疗方案,既能血糖达标,又使得用药量少。

指南:二甲双胍为单药治疗的首选。生活方式干预治疗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

现实版: 糖友A,女性,85岁,诊断糖尿病后一直服用二甲双胍1000毫克,每日2次。每天饮食控制(仅甜食和水果控制)和运动控制(每天下午散步半小时),血糖基本达标。

1个月前因为扭伤了腰,活动量减少,仅有室内活动。血糖开始升高,早餐后血糖达到13.8mmol/L,单药治疗控制不理想,计划加用阿卡波糖50毫克,每日3次。

达标版: 由于患者的儿子第2天中午才能将阿卡波糖送到。因此患者进行了饮食调整,第2天早餐将往常早餐一浅盘带汤面条(1两左右),吃少量咸菜的习惯,改成吃1小碗面条(半两左右),配西红柿鸡蛋汤(全家人吃),吃1个煮鸡蛋,喝1盒牛奶,再测早餐后血糖为9.2mmol/L,饮食控制效果明显(按餐盘法和血糖生成指数法控制)。

以后几天陆续几次测餐后血糖,一直在10mmol/L左右,阿卡波糖就未再服用(没拆包装)。

小结: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缺一不可,病史较短时,简单的饮食和运动控制尚可达标,但随着病史、年龄和病情等因素的变化,单药二甲双胍治疗可能达标困难。 但由于饮食控制仍有改善之处,继续单药治疗仍然能够达到良好控制。

专家共识:二甲双胍的血浆半衰期为5.1小时,但其同时分布于红细胞储藏室,使得全血清除半衰期达17.6小时。

二甲双胍1000毫克,2次/天,可维持24小时有效血药浓度。可根据患者状况个体化治疗,通常剂量1500~2000毫克/天,分2~3次服用。

现实版: 糖友B,一直吃的是500毫克(1片)的二甲双胍,早、中、晚各1片,因为要每日3次口服,他中午在外,经常忘记服药,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就忽高忽低。

由于同时吃阿卡波糖每日3次,每次1片,餐后的血糖基本达标。但空腹血糖总是在8mmol/L以上,特别是由于患者晚餐吃得多,第2天的空腹血糖经常到在8~10mmol/L之间。

达标版: 门诊就医后,二甲双胍调整成早1片,晚2片(共1500毫克),一周后,空腹血糖达标。

小结: 根据二甲双胍的血药浓度特点,每日2次能够保证效果,因此把经常忘记的午餐二甲双胍停掉,同时此患者晚餐饭量较大,因此把晚餐后二甲双胍改为2片,一天3片的总剂量没有变化,但更侧重控制空腹血糖,一周后血糖就基本达标了。

专家共识:关于二甲双胍联合磺脲类药物的疗效,二甲双胍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肝糖输出;磺脲类药物可促进胰岛素分泌,两类药物联合,作用机制互补,具有更全面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病理生理缺陷的特点;不达标的患者,可以联合DPP-4抑制剂,发挥机制互补、协同增效的降糖作用。

现实版: 糖友C,32岁女性,2018年4月24日就诊时,空腹血糖6.4mmol/L,早餐后血糖9.6mmol/L,糖化血红蛋白9.8%。患者身高160厘米,体重63公斤(体脂率30%),病史1年,有糖尿病家族史;双腿麻木有针刺感。目前未生育,因职业原因(餐饮)酒量较大,经常每天啤酒8瓶,红酒1瓶。

服用降糖药物有3种:二甲双胍每次1片,每日2次;磺脲类药物达美康缓释片每日1次;DPP-4抑制剂维格列汀50mg,每日2次。

达标版: 针对患者32岁尚未生育,血糖未达到理想控制的情况,干预方案为3种降糖药物不变,加大饮食和运动指导, 特别是禁酒 。

运动按照运动时间、强度、频率、形式这4个要点进行指导。患者办了健身卡,每周5次到健身房跑步,特别加大了运动强度,跑步机速度由时速5~6公里,逐渐提高到8~10公里,增加抗阻运动,如哑铃等器械。

5月29日第4次就诊后,体重降至120斤(体脂率由30%降至25%),空腹血糖在5.6~6.1mmol/L之间,三餐后血糖在6.2~7.5mmol/L之间,3种口服药中,达美康缓释片停用,其他二甲双胍、维格列汀剂量不变。

小 结: 二甲双胍联合两种降糖药物不变的情况下,加大饮食和运动指导,1月后体重下降6斤,从体脂率下降的情况看(体脂率由30%降至25%),脂肪总量减少不少,因此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大大改善,血糖达到理想控制,已经做好了一个 健康 备孕妈妈的准备。

总结

这3个案例均涉及二甲双胍降糖药,之前血糖居高不下或者控制不达标的案例中,二甲双胍只是进行了最佳剂量的调整(按照指南和专家共识)。

就诊后先把血糖控制平稳,基本达标后,又按照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要求,进行了行为改变指导、饮食、运动、监测血糖和并发症等调整,药物治疗做到了只减不加。

上一篇:覆盆子的最佳搭配(覆盆子的最佳食用方法是什么?)
下一篇:凉拌干豆皮怎么做好吃(凉拌麻汁豆皮家常做法?)
相关文章